首页

艾彩踩踏

时间:2025-05-25 18:24:16 作者:诗人聚抚州共论中国诗歌的文化特质与社会参与 浏览量:91305

  中新网合肥11月6日电 (吴兰 孔令佑)促进“家门口”就业工作格局逐步形成,创业带动就业政策环境不断优化,高校毕业生、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总体稳定……近年来,安徽省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,完善就业优先政策,创新开展稳就业提质扩量服务“家门口”就业行动,深入推进创业安徽建设,就业创业工作取得积极成效。

  11月6日,在2024“高质量发展调研行”安徽主题采访情况介绍会上,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、副厅长陈宏介绍了该省就业工作情况及上述成效。

  近年来,安徽城镇就业总量持续增加,保持在1800万人左右,且总体呈现增长趋势,占比逐年提升。就业质量不断提升,2023年全省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28466元,同比增加1673元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,今年1月至10月,安徽城镇新增就业72.82万人,同比增长7.99%。

  创新打造“三公里”就业圈,帮扶困难群体等就近就业是安徽创新开展稳就业的特色做法之一。该省以城市社区为“圆心”,以社区周边三公里为“半径”,以解决社区劳动者“就业难”、小微企业“招工难”、基层“治理难”为重点,通过“政府主导推动、社会力量参与、线上线下结合”服务模式,搭建“三公里”就业圈平台,引进专业第三方机构运营,为2922个社区配备就业服务人员6455名,常态化服务社区居民等就近就业。

11月6日,安徽合肥,“筑梦合肥”公开课暨2024年秋季“合肥千企万岗请您来”中国科大专场活动举行。图为大学生求职现场。 中新社发 储玮玮 摄

  与此同时,安徽创新组织“招才引智高校行”活动,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。聚焦实施“百万大学生兴皖”行动,印发“招才引智高校行”活动实施方案,明确9项重点政策、5项人才对接活动和5项招引服务举措。2023年以来,开展“招才引智高校行”、长三角地区高校“青年学子安徽行”等活动3000多场,促进35万名左右高校毕业生意向来皖留皖。

  此外,创新实施创业安徽行动,营造优质的创业文化、创业生态。出台“皖创22条”,创新“科创、融创、共创”工作模式,构建“一引领、两驱动、六保障”的工作体系,大力推进创业安徽建设,加强创业安徽与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、大黄山建设等重点工作紧密融合。举办创业安徽大赛等系列活动100余场。2022年下半年创业安徽行动开展以来,累计支持科研人员创业者3万多人次;支持高校毕业生等创业者18万人次;支持返乡下乡等创业者28万人次。(完)

【编辑:邵婉云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近看外交|在元首外交活动现场 有一项特殊安排

2月20日电(中新财经记者 左雨晴)在黄金“愈贵愈买”的浪潮下,龙年春节和情人节的叠加效应又再度为淘金热添了一把火。

【履职一年间】全国政协委员粟斌:做细做实 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

AI大模型“上车”给驾驶带来了更多便利和趣味。在同样搭载AI大模型的另一车型上,驾驶员可直接与智能车机对话,询问与目的地的距离、沿途交通拥堵情况、目的地附近“高赞”餐厅等,仿佛一位智能管家坐在车上一般。

美国炒作“中国电动汽车威胁论”分几步?揭开事实真相

据人民日报,当日(当地时间3日)下午4点20分左右,百丽宫商场内传出4、5声枪响,引起民众恐慌,部分民众逃出商场门外,部分民众则就近躲藏在商店中。事发时正好是放学、下班时间,而且下着大雨,很多民众到商场内躲雨。警察快速赶往事发现场,轻轨Siam站暂停服务。

五一假期明日开启 来看交通运行数据最新预测

守护群众身边安全。积极参与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,对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案挂牌督办,起诉重大责任事故、危险作业等犯罪4750人,办理该领域公益诉讼1.7万件。黑龙江检察机关开展校园场馆安全公益诉讼专项监督,督促整治隐患5500余处。对制售有毒有害食品、假药劣药犯罪加大打击力度,坚决依法严惩,起诉1.3万人,同比上升31.5%。办理食药安全领域公益诉讼2.4万件,同比上升16.8%。协同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,发出检察建议7442件,推动治理驾驶资格监管漏洞、违法限高限速等问题。与国家邮政局等持续推进平安寄递见成效,起诉寄递毒品、枪支弹药爆炸物犯罪3139人,同比下降36.3%。会同市场监管总局等专项治理医疗美容行业非法行医、制假售假、虚假宣传等问题。依法惩治故意伤医扰医犯罪,起诉226人,同比下降51.6%。协同整治医保领域欺诈骗保,依法守护老百姓的“救命钱”。

丝路音乐节因天气原因取消今日演出,陈楚生工作室发文致歉

不熟悉卢冠廷的人,不会知道他常常微笑着的外表背后,到底有什么样的性格底色。其实,与其说他抱有乐观主义,不如说他性情坚韧更合适。上天看似给予了他音乐方面的才华,其实也给了他同等强度的苦难。卢冠廷从小有阅读障碍,导致学业无法进步。后来经过努力,他可以掌握流利的粤语和一些英文,但面对别人的提问,偶尔还是会慢半拍,反应不过来,对很多抽象的东西更是无法理解、记住。因为“学不会”的毛病,他从小就对自己的未来怀着一份担忧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